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焦点速递!95后毕业返乡:逐梦不必去远方

日期:2023-07-05 13:18:39 来源:海口网

驾驶着电瓶车在高标准农田间穿梭巡查时,迎面吹着风,看到家乡庄稼的长势正旺,95后王昌会心生自豪。返乡创业5年,他每天和这些农业机械“大家伙”打交道,投入了带动百姓致富的事业。

略黑的皮肤,厚厚的眼镜,谈起农业发展滔滔不绝……初次在安徽省滁州来安县水口镇见到王昌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被他的憨厚、朴实所打动。出生于该镇拥巷村的王昌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说:“逐梦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


(相关资料图)

2018年从广西一所高校毕业后,学设计专业的他放弃前往江苏南京一家企业发展的机会,执意回到家乡。

回乡后,他观察到,农业机械化的趋势在村里刚刚兴起,但村民思路还很传统——哪怕只有几十亩土地,平时也得养个把台农机,种地也只是小打小闹。而这会造成资源浪费。他想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将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说干就干,我还年轻,有试错的机会。”王昌开始在农村推广机械化思路,动员村民带机械入社,合作社再雇佣机手统一提供耕、种、管、收服务,年底统一分红。

从自有的一台收割机起步,王昌联合4位村民通过自家农机入股,来安县锦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诞生了。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加入,他上门和农民谈合作。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借”机器,到底能不能行?很多村民持怀疑态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王昌用起早贪黑的努力证明自己,他还自学管理知识、农业技术,积极参加农技培训,向老一辈庄稼人请教。他也学会了驾驶旋耕机、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铲车、叉车以及操作植保无人机。

2019年收割小麦时,合作社4台收割机械共收获32万元的作业费,村民看到了前景和甜头,纷纷加入。这几年来,合作社购买新设备,拓展水稻插秧、无人机飞防等业务,目前有大大小小机械设备130余台,成员65人,业务向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拓展。“机器不能停下来,要不断创造价值。”王昌算过一笔账,一台机器一年能给一位农村机手带来18万元的收入。

“当我一门心思扑到农村土地上之后,才发现这片熟悉的土地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想象。”2021年,王昌尝试突破传统农业生产认知,进行“互联网+农场+合作社+农民”的销售模式,打造“格格乡”大米品牌,通过委托生产、订单农业来提升农产品精加工能力,实现粮食烘干、大米加工、包装、销售等全流程环节。

在王昌看来,创业过程中最难的是和老百姓沟通,不一样的种植管理方法和不一样的农资使用参数会对农户造成观念冲击。但只要创业步伐踏实,模式公开透明,就能让老百姓产生信任。“创业要放宽心态,不能急功近利,有了新想法先小规模试点,让老百姓看到成功案例,才能打消他们对新模式的怀疑,再大规模推广。”

他也逐步向着带动乡亲们致富的目标迈进。合作社常年带动就业人员8人、返乡大学生两人、返乡创业青年两人及临时性就业人员113人,当地还有12名脱贫户参与生产经营。2022年,合作社服务农户200多户,作业面积2.62万亩,为村增加集体收入8万元。2022年,他还通过店铺线上线下帮扶困难群众代销价值8000多元的农产品,赢得群众口碑。

近年来,来安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亿元,粮食总产“十八连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这为王昌等返乡青年提供了舞台。在滁州市、来安县团组织及水口镇党委支持下,王昌先后参加团安徽省委“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等活动,他也被评为滁州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市首届“青年创业先锋”等称号,合作社也入选安徽第五批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2022年7月,王昌将农机合作社与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联建,搭建实用型示范基地,基地培训对象主体为职业农民,目前已开展实训、教学13场,常年为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实习岗位。

最近,王昌在厂房内买来设备、布置好背景,打造了一方小小的直播间,有空时,他会和网友聊聊创业的想法、做农业的初衷以及创业的故事。他观察到目前农村农机手老龄化的现状。他经常呼吁外出务工的青年人、有干事梦想的大学生能返乡学习机械化知识,当好“新农人”施展才华。

标签: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