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初唐四杰古诗有哪些 初唐时期有哪些些有名的诗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初唐四杰和继承汉魏古诗的什么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坛的传奇性人物,他们的创作集中在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反对汉乐府的绮靡诗风,提倡刚健有力的诗风。但在当时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他们的诗歌难免受历史洪流的影响,所以四杰诗歌里的艳诗就是对汉乐府绮靡诗风的继承,但更多的是对汉乐府的发展。本篇论文第一章是四杰乐府诗创作概况,分别介绍了四杰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四杰生平简介和他们的代表作。第二章介绍的是四杰对汉乐府诗歌的继承,分别是从题目、题材、创作风格上的方面来展开论述的。第三章是写的是四杰对汉乐府的发展,从题材、创作风格和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总体来说,四杰对汉乐府诗歌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他们对五言诗的定型作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长篇乐府诗也是后人沿袭的榜样。一、“初唐四杰”乐府诗创作概况初唐时期的文坛,乐府诗的创作呈现出比较繁荣的局面。初唐四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首先,我对初唐四杰作一下简单的介绍,他们值得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因为在当时他们在初唐文坛并举,所以后人称其为“初唐四杰”。其中,卢、骆年辈稍长于王、杨,他们的创作风格各有不同,并且所长各异,其中卢、骆擅长歌行体,王、杨擅长五律。但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1]是对他们的身份和成就最贴切的表述。他们心中充满了报效国家、博取功名的幻想和*,凝结着不甘居人下的熊杰之气。初唐时期,骈体文和宫体诗曾风靡整个初唐诗坛,这两种诗体在形式上都表现为,词采华丽,柔媚无骨,骈体文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当属虞世南。上官体因它的代表诗人上官仪所作诗歌“绮错婉媚”的特点而出名,并且深得当时最高统治者唐太宗的喜好。并且这两种诗歌都缺乏诗文所该有的刚健之气。杨炯在《王勃集续》中说;“常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挣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循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2]此处就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因此面对初唐时期绮错婉媚的诗歌风格,王勃首先起来反对,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纷纷响应。四杰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力图改变“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3]他们的诗歌提倡个人情感的抒发,反对人世间的不公。因此他们的诗歌自然有一种壮大的气势,表现出了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四杰乐府诗的创作体现了初唐诗歌风格由绮靡向雄伟的转变。“四杰”的创作活动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刚健有力的诗歌。初入文坛时,他们就怀着变革文坛的自主意识,他们的乐府诗与宫廷诗人不同,表现出了更为阔大的题材和更为深沉的感情,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他们诗歌最大的特点。他们的创作成果具体如下:王勃的《临高台》、《采莲曲》、《山亭夜宴》、《咏风》、《怀仙并序》、《杂曲》、《秋夜长》、《铜雀妓》,骆宾王的《帝京篇》、《从军中行路难》、《在军中赠先还知己》、卢照邻的《行路难》、《长安古意》,杨炯的《从军行》、《有所思》、《出塞》等,与前代乐府诗创作相比,这些乐府诗歌既对汉乐府有继承又有它各自的特色。二、“初唐四杰”对汉乐府的继承汉乐府创制于汉武帝时期,它的创作与宫廷音乐表演密切相关,但是关于它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朝廷的音乐机构名称,第二种是与乐府相关的音乐表演中的歌辞。初唐时期,和宫体诗不同的是,作为初唐诗歌代表的“初唐四杰”,始终站在下层人民的立场上,并在继承汉乐府诗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风格迥异的诗歌,并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一)“初唐四杰”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我整理了一下四杰相关的乐府诗歌,发现他们对乐府旧题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鼓吹曲辞的继承。鼓吹曲辞有所思这一曲题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与思念有关。汉乐府的《有所思》是一首情歌,里边的情感起伏跌宕,一波三折。诗人借信物抒情,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但是不管诗中的感情是怨还是怒,这都源于真切的情思。再看初唐时期杨炯所作诗歌《有所思》:贱妾留难楚,征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4]杨炯的这首《有所思》继承的是汉乐府旧题,诗歌表达的情感是离思别绪,全诗运用五律形式,语句方面也十分的工整,而且诗歌的四联都运用的对账的写作手法。战城南这首诗是杨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并且该是沿袭了汉代乐府边塞征战的内容,风格刚健有力。汉乐府《战城南》叙写战事,哀悼在战场上阵亡将士们。下面来看一下杨炯的《战城南》。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5]杨炯的这首《战城南》以亲临战场的战士的语言来讲述的边塞征战的场景。虽然在题目上相比汉乐府没有变化,但在语言和内容的表达方面已大大不同于汉乐府的《战城南》。全诗开头的一个“远”、一个“苦”字,形象的表现了边塞战士们的愁苦,这也正是诗人思想倾向的真情流露。尾联一句“千里暗黄尘”,既描绘了荒芜的大漠黄沙漫天的自然景象,也用来渲染战争的惨烈。语言表达精妙入微,情感表达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边疆将士心念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誓死如归,报效君王的决心。(二)初唐四杰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初唐四杰除过对汉乐府诗歌题目的继承之外,对汉乐府的题材方面也哦呦岁继承。这一部分先对汉乐府题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汉乐府题材共有六类,而四杰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战争题材,爱情题材和饮酒怀仙题材。1.汉乐府诗歌题材简介上一节内容表述的是初唐四杰对乐府旧题的继承,这一节说一下对乐府诗题材方面的继承。首先必须清楚的是汉乐府的题材都有哪些。据我所指的汉乐府诗歌的题材总共有六个方面:第一是反映战争的痛苦。比如,《战城南》所反映的是汉代人民在战争年代生活的艰辛和悲惨的遭遇。第二是反映徭役的痛苦,例如《十五从军行》。诗中描写的是一个在外征战了六十五年的军人,八十高龄回家乡,眼前呈现的是破败不堪的房屋,亲人们都以离世,一无所有,于是用野菜充饥,面对种种情景,老人流出了泪水。诗句虽然略带夸张成分,但是反映的男子的超期服役的情况却接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三是反映贫困的。《妇病行》、《东门行》、《孤儿行》便是对这一题材的真实写照。《妇病行》诗歌的正曲写的是病妇临终前将孩子托付给丈夫的场景,尾声写的是丈夫面对孩子慌乱无措,两个场景相连,构成全诗,完整巧妙地叙述了穷人家的悲惨遭遇。《孤儿行》描写的是父母去世之后,孤儿受兄嫂虐待的遭遇,全诗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表现了孤儿有苦无人哭诉的孤独。《东门行》写的诗中男主人公因穷困潦倒起来造反的情况。这类诗歌的内容所述都真实感人,令人凄酸。第四是描写爱情的题材。《有所思》、《上邪》、《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是描写爱情题材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五是描写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因为汉乐府诗歌大多都是来自民间的,所以有不少诗歌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诗歌。如《江南可采莲》描写的是江南青年男女采莲时所唱的歌谣,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第六类是描写民族之间婚姻和亲题材的。汉乐府诗歌中有刘细君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6]刘细君为汉江都王之女,武帝元年原价乌孙国,属于民族之间婚姻和亲题材的诗歌,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对远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类题材是描写饮酒求仙,人生无常的。如《西门行》就是类似的作品。反映人生无常的作品有《怨诗行》、《驱车上东门》,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追求及时行乐,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颓废思想和和活在当先的人生态度。2.四杰诗歌题材对汉乐府题材的继承(1)战争题材。四杰诗歌对汉乐府题材继承的第一个方面就属战争题材。汉乐府诗歌中一首《战城南》是最具代表性的战争题材的诗歌。四杰除王勃外,都创作了不少的边塞诗,也表现了诗人们从戎入幕,效力边关,博取功名的野心抱负。有的描绘战事激烈的,如卢照邻《战城南》:“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7]有的是杨炯《战城南》:“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8]有的抒发征夫思亲怀乡,如骆宾王的《夕次蒲类津》和卢照邻的《关山月》。这些诗歌的主旋律则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诗歌有着慷慨激昂的基调,悲壮苍劲的风格,算得上是初唐时代的最强音。由于骆宾王有过较长的边塞生活,所以他的边塞诗的成就相对来说也最高。(2)爱情题材。爱情题材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志士所关注的话题。在汉乐府的影响下,四杰分别创作了不少的爱情题材的诗歌。如卢照邻《望宅中树有所思》(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这首诗是诗人观庭树有感而作。诗中以树起兴,以双栖鸟、合欢树作比,书写男女恋情,表现相思的愁苦、相爱的热切。杨炯和骆宾王的《有所思》,还有王勃的《采莲曲》和《江南曲》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3)饮酒怀仙题材。游仙诗是汉乐府的题材之一,它是以古典文学的独特样式出现的,几乎贯穿了自产生以来的任何一个朝代,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反映的是生活的有些方面,凸显的是人的内心的某种渴求、焦虑和寄托。四杰也继承了这一题材,但是作品不是很多,我所整理的只有几首,其一是王勃的《怀仙并序》和《观内怀仙》这两首是怀仙诗,关于饮酒的有王勃的《对酒春园作》。但这两首怀仙诗最多的表现的是对仙人腾云驾雾以及无拘无束生活的羡慕从侧面也反映得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便是四杰对汉乐府题材方面的继承,战争题材和爱情题材相对于游仙题材来说诗歌的数量稍微能多一些。(三)初唐四杰对汉乐府诗歌风格和形式的继承1.对汉乐府绮靡诗风的继承初唐时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诗歌以纤巧绮靡的诗风流行一时。虽然四杰反对宫体诗,主张刚健雄浑的诗风在当时的文坛上算是一股清流,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的诗歌难免会受到这些诗风的影响。在语言形式上主张铺张扬厉,追求辞藻华丽,多用色彩艳丽的字眼,以达到音韵和谐、华美耀眼的目的。如四杰中王勃的《采莲曲》:“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共问寒江千外里,征客关山路几重?”[9]诗歌通过对采莲女子的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他们对征夫的深切的思念和无限诗的幽怨。诗歌内容充实丰富,言辞华美,是一首现实主义的名篇。2.对汉乐府五言形式的继承总体上来说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句法,句子长短也不固定,句式表达相对灵活。相比杂言诗而言,汉乐府诗歌也有不少的完整的五言诗,如《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都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的代表作。四杰的诗歌大部分都是以五言的形式,兼有七言和少数的杂言。例如卢照邻的《关山月》。《上之回》、《紫骝马》、《望宅中树有所思》;骆宾王的长篇乐府诗《帝京篇》、《王昭君》等;王勃的《麻平晚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还有杨炯的《从军行》、《刘生》、《出塞》等都是以五言诗写的。相对于汉乐府的句式表达方面来说,四杰诗歌的形式整齐了好多,在韵律方面也特别的讲究,并为五言诗的定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四.初唐四杰对汉乐府的发展唐诗史上,四杰是勇于创新的一代,他们反对初唐时期沿袭六朝诗歌的浮艳诗风,进而提倡诗歌风格的刚健骨气,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移到了广阔的市井,从亭台转移到了江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初唐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全新的初唐诗风,引领着唐诗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汉乐府的发展表现如下:(1)对汉乐府题材和内容的发展四杰在对汉乐府题材和内容继承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汉乐府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拓展。汉乐府诗歌里边没有涉及到的题材,四杰的诗歌都对其作了补充。1.咏怀咏史诗的拓展。怀古是诗人游览某地,面对此情此景进而缅怀古人。而咏史诗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感而发。但在表达技巧上都是借物抒情汉乐府诗中也有涉及怀古题材的诗歌。如汉乐府诗歌班固有一首《咏史》,但从题目来看便可知这是一首咏史诗,也是一首文人五言诗,它开了后世咏史诗的先河。四杰在此基础上对汉乐府咏怀诗的内容进行了拓展,不单单是对历史古迹的叙写,更是通过历史来反衬自己。四杰的咏怀咏史诗有《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咏怀》、《长安古意》等,他们的咏怀诗多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送别诗。初唐四杰诗歌中,送别类的诗歌算是特殊的一类诗歌,这是汉乐府诗歌所缺少的内容,四杰的送别诗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秋日别王长史》、骆宾王的《与易水送人》、杨炯的《送临津房少府》,都是描写送别的诗歌。诗中充满了临别前的依恋与不舍。这些诗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可以算是家喻户晓的送别诗的代表作了。这首诗不同于以往的表达方式,这首诗的主旨是劝慰友人在离别的时候莫悲伤,虽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但是我们的情感是山水虽不能阻隔的。3.对闺怨诗的发展。前人的诗歌多描写女性的轻浮,但四杰不同于此,他们将女性放置于和男性同等的位置,例如王勃的《采莲曲》,其中对女性外貌特征的描写,对男女的相思之情表现的精致到位。骆宾王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人将现实题材引入诗中,并且将自己的一腔热血都献给了女主人公。还有对女*情的赞美,但是对其遭遇深表同情,对男子的负心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4.羁旅诗。四杰的羁旅诗大都抒发的是诗人们赴边入幕的离别思绪和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诗中所表达感情真挚而热烈,情谊浓浓,读来真切感人。如王勃的《寒夜怀友》:“故人故情怀故晏,相望相思不想见。”[10]他们的这类诗不再围绕着写儿女私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1]多感慨岁月流逝,功名未就,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惜时人已末,今日水犹寒。”[12]其中王勃的羁旅送别诗创作较多。5.牢骚诗。初唐时期文人都讲求建功立业,在报效国家中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他们位卑而才高,所以在仕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才导致了他们的理想落空,以致功名难就,于是乎他们感叹世路艰辛,人情浅薄。如杨炯的《出塞》,卢照邻的《行路难》。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寒士的贫苦落寞与贵族的奢华淫乐相比较,揭露了贵族富豪的醉生梦死,讽刺他们妄图长享富贵荣华,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帝京篇》。这两首诗用的虽然都是传统的乐府古题,在手法和风格上也有宫体诗的浮艳的诗风,但是揭露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6.抒情言志诗。初唐四杰有咏物诗共41首,其中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咏物诗创作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景物,如风、云、雨、雪等,第二是花木,如杨、柳、梅等,第三类是歌咏鸟兽虫鱼的,如马、大雁等等。比如卢照邻的《关山月》《江中望月》,骆宾王的《咏云酒》、《咏雪》、《折杨柳》,王、杨、卢的《梅花落》等。在咏物诗里边突出的主题有:(1)表达积极咏史的心态。我们知道四杰位卑才高,仕途不顺,但是自古文人志士都希望建功立业,都希望跻身官场,参政议政,四杰也不例外。所以基于这种强烈的报国意识,他们不甘平庸,不甘一生碌碌无为,于是只有通过咏物的方式来表达意愿。例如卢照邻的《浴浪鸟》和骆宾王的《挑灯帐》,诗中通过对鸥鸟的借咏,寄托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2)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初唐四杰少年时期便声名显赫,才华出众,从小他们都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但又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纳,仕途不顺,一生经历坎坷,所以他们在诗中都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路的感慨。如卢照邻的《曲池荷》:“浮香饶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13]诗中借用荷花,最后一句“飘零君不知”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借用意向恰当到位,诗人将自己比喻为荷花,但最终凋落无人知,情感真挚而深切。(3)表现坚贞高洁的操守。初唐四杰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共名,但他们也不输气节,所以所选取的意象大多是明月。寒蝉等以自喻,例如骆宾王的《玩初月》,全诗以明月自喻,表现的是诗人的刚正不阿,坚贞高洁的品格操守。(二)对语言内容、形式的发展汉乐府诗歌体式以二、三、五言不等,更多的属于杂言诗。四杰在继承其五言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并巩固了五言诗的地位。而他们对诗歌形式最大的贡献是七言诗的发展。七言诗歌体式算得上是一种古老的诗歌体式,四杰不仅继承了这种诗歌体式,而且在七言歌行的主题以及内容方面进行了发展,并且开拓了歌行体的新的形式。1.对汉乐府语言形式的发展。汉乐府民歌好多采用的是的口语化的表述,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而且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所表达的情感也是真挚而感人的。如上一节提到的表现人民贫苦的诗歌《孤儿行》写的是孤儿受兄嫂虐待,诗句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字里行间都能反映出孤儿的生活现状。但是四杰诗歌不管是在诗歌的语言的用韵方面还是语言的表达方面相比汉乐府都正式了好多,他们的诗歌形式好多都是采用的成熟的五言诗,夹杂着少量的三言、四言,还有他们的长篇乐府诗,都是以七言的形式来表达的。在韵律层面来说,他们的好多是个都有韵律可寻。2.对歌行主体方面的发展与汉乐府七言诗对比来看,四杰在文体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诗歌内容的和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但是他们是个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怀才不遇和思恋的。例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从军中行路难》。卢照邻《行路难》:“君不见长安桥北渭桥边,枯木恒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14]一个“昔日”,变现了物是人非,写尽了世间沧桑,今夕相比,人已不是当年的人,景也不是当年的景。作者由此引发了“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无始终;……但愿尧念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15]其中表现了厚重的历史感,充满的是对世事多变,对人生兴衰的感叹,以及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他的另外一首《从军中行路难》则创新了以前的内容,并且将自己的从军经验写入诗歌,改变了之前这一主题“纸上谈兵”的现象,并且将诗风变得刚健有力。3.对七言歌行体的表现手法的创新四杰的七言歌行体是他们是个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相比于前期的七言而言他们的七言歌行体篇幅方面也都算是鸿篇巨著,篇幅的宏大,内容的细致,在唐诗史上也算得上是精妙绝伦。最出名的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王勃的《临高台》。《长安古意》在全面描写了长安城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边选取的长安城里的宫殿车马的富丽,富豪地主的奢侈生活,对歌妓*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致,而且诗歌在时间的分配方面作了精心的策划,全诗按照白天带黑夜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空间顺序是按照从宫廷到市井,描写了贵族阶层,平民阶层以及歌女等各色各样的人物,并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诗人的孤寂与闹市的繁华进行了强烈的比对,把所述人物与诗人的情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王勃的《临高台》所设计的布局是先描写的是全城的建筑分布,进而转入青楼倡家生活的局部描写。这两首诗从整体布局上来看,诗人很注重诗歌层次的塑造,而且相比于前代的歌行体,诗歌层次也更为复杂,在事物的描写上将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相结合,将打的方面的描写和细致景物的描写相结合,采用线性的结构模式,是歌行体诗歌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本章节从四杰诗歌对汉乐府诗歌内容、题材、形式方面发展,叙述了四杰诗歌在这几方面的发展,诗歌内容方面扩大到了羁旅诗,更多的是咏物诗,诗人借物抒情,借物咏怀,表达了对仕途艰难,报国无门的感慨。在诗歌形式上的发展体现在七言长篇古诗方面,在诗歌层次上由大极小,又略到详,较之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以后七言律诗的定型奠定了基础。四,结束语本篇论文的题目是“‘初唐四杰’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分别从题目、题材、创作风格和诗歌形式方面探讨了“四杰”诗歌对汉乐府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对汉乐府诗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题目方面先对汉乐府旧题作了简单的梳理,整理了四杰对乐府旧题哪几方面有所继承,并举例说明具体的诗歌有哪些。题材从战争、爱情和饮酒三个方面来展开叙述,清楚的表达了四杰对乐府诗题材的继承。形式方面主要是对汉乐府诗歌五言诗的继承,从四杰的大量的诗可以看出,他们四人对五言诗的定型作了很大的贡献。对诗歌的发展方面,也是从这几方面展开的,题材的发展方面,四杰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咏史咏物诗的新天地,由于他们命运多舛,还写了大量的羁旅诗和牢骚诗,都表现了他们对求官入士的渴望。在诗歌体式方面表现在对歌行体的发展,第一方面写的是对歌行体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拓展,四杰歌行体一改前朝诗歌泛泛而论的缺点,加入了真实而有效的内容,是诗歌有血有肉,更深层次的展现了事物的特点,使诗风更加的苍劲有力。体式方面的发展写的是对七言歌行体的发展和定型,并且通过两篇长篇巨著《帝京篇》和《长安古意》,从诗歌所描写的人物、时间以及空间的分配上叙述了长篇七言歌行体在层次内容方面较之前代的诗歌更为复杂。文章总体结构较为清晰,叙述较为准确。参考文献[1]杨炯.王勃集续[M][2]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217[3]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217[4]邬国平.汉魏六朝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5[5]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78[6]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7]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87[8]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38[9]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0]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11]萧枫.唐诗宋词元曲[M].北京:线装书局.2002.1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v.cn/chachong/8759.html,文章版权申述阅读原文有用|分享智能马桶品牌排行恒洁智能马桶,高楼层,老小区也能用!恒洁智能座便器,采用超漩能芯动力冲水系统,突破高楼层&老小区水压限制,超低水压劲冲无忧;采用水净技术全新釉面,持久抗污,更易清洁,马桶洁净无暇,再也不用担心异味找上门啦!
初唐时期有哪些些有名的诗人??
除了初唐四杰还有以下有名的诗人:
1.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资料图片)
2.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3.末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4.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5.上官仪,子游韶,陕州人。作品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他把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方法,除为宫廷诗服务外,对格律诗的发展起了一些促进作用。
6.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7.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拓展资料:
1.王勃(650-675) ,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 ,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 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
3.卢照邻(632-695) ,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 《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 ),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 《咏鹅》、《易水送别》。
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有哪些代表作?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王勃,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杨炯,代表作:《从军行》《战城南》 等
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3、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元日述怀》 等
卢照邻(约636-约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4、骆宾王,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咏鹅》等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680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何托)”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扩展资料
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
“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
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七言)。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初唐四杰
标签: